鐵打的江山”,是人們對定襄法蘭產業集群的肯定。在剛剛結束的廣交會上,定襄6大鍛造廠家聯手出擊,拿回1億多元的訂單。據定襄縣委書記趙潤林介紹:“今年1至10月,定襄已出口法蘭7.6萬多噸,創匯近7000萬美元,占到全國同類產品出口量的70%。這標志著定襄已成為全國的法蘭制造和出口基地。”下面山西活套法蘭為您具體介紹:
鍛造業是定襄的傳統特色產業,具有現代工業意義的鍛造業始于20世紀60年代。目前全縣聚集了643戶鍛造企業,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戶,全縣年加工鍛件及法蘭25萬噸,1999年被命名為“中國鍛造之鄉”。
定襄鍛造業盡管聲名遠播,但也存在著企業規模小、技術含量低、同業惡性競爭、產品結構單一等劣勢。為將法蘭牌子優勢做成強勢產業,從1999年,定襄緊緊圍繞鍛造產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,出臺一系列政策,鼓勵企業走園區化、新型化、規?;⑼庀蛐?、信息化道路,提出了產品向兩面延伸、市場向國內外擴張,主攻外向型的發展思路,致力于打造中國鍛造業基地。為解決企業過于分散問題,他們依托管家營等龍頭企業建設了崔家莊工業園等7個鍛造業園(小)區,215戶企業進入園區,占到鍛造企業總數的33.4%;從2003年開始提高鍛造業門檻,規定新建企業低資本為300萬元;關閉近15家污染嚴重的小企業,鼓勵企業采用煤氣化加熱;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鍛造業,參與設備更新和技術革新,僅2004年就有1億民營資本投入到18家規模鍛造企業技改中去。為保證鍛造業的技術含量,定襄從全國各地引進大量鍛造專家,甚至有的鍛造企業已聘請了外國專家。
經過近5年的產業結構調整,定襄鍛造業成了全國較大規模的鍛造企業集聚群。18戶企業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、德國技鑒會、英國萊茵公司技術質量認證等10多個國內外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;20戶企業取得了自營進出口權;20多家規模企業建立了網站,定期向世界各地發布法蘭信息。鍛件產品從低附加值變為了高科技型,特別是法蘭向微型和專精特新發展,外向型法蘭鍛造企業占到全縣鍛造企業總數的10%,主要產品出口到美日歐等30多個地區。
日益強大的鍛造業有力地促進了定襄經濟的發展,截至10月底,鍛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3500萬元,上繳稅金4250萬元,占財政收入近70%,帶動了3萬多人就業。目前,定襄又啟動了新一輪圍繞鍛造業進行的結構調整,正籌備成立鍛造協會,通過市場手段引導鍛造業向規模效益、高技術、高附加值型轉變,爭取用5年時間,將鍛造企業總數下降30%以上,鍛件及法蘭生產能力達到35萬噸左右。
在“特”字上做文章
定襄調整產業結構的成功經驗是什么?一句話,就是在產業結構調整中,扭住特色不放松,在“特”字上做文章。
鍛造業是定襄的優勢:有“中國鍛造之鄉”牌子、聚集多家鍛造企業、形成了鍛造業集聚群。鍛造業是定襄的特色,在結構調整中,定襄正是在“特”字上做文章,鼓勵企業走園區化、規?;缆?,產品向兩面延伸,市場向國內外擴張,成為全國法蘭制造和出口基地。
當前,全省正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,定襄扭住特色產業抓調產的做法值得借鑒。產業結構調整中,一些地方苦于找不到突破口。其實,選擇突破口就是發掘自己的優勢,就是要有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。特色產業和產品可以發揮縣域的比較優勢,在技術、牌子、原料等方面勝出一籌。同時,具有特色的產品也容易打開市場,在市場競爭中形成自身優勢牌子。縣域經濟在某種意義上講,就是特色產業或特色產品。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,以特色產業為中心,引導、支持、呵護特色產業做大做強,形成特色縣域經濟,這不失為一條實現經濟新突破的途徑。
以上內容由山西活套法蘭提供,感謝您的閱讀!